在金属加工、木工、建筑等行业,打磨是常见的工序。然而,高速旋转的磨轮、砂纸与工件摩擦产生的粉尘,却是一个悄无声息的“健康杀手”。许多人将防护简单理解为“戴个口罩”,但这远远不够。打磨粉尘,特别是金属粉尘、木屑粉尘和某些涂料粉尘,粒径微小(多为呼吸性粉尘),可直达肺部深处,引发尘肺病、哮喘、慢阻肺,甚至癌症等不可逆的职业病。
真正的有效防护,是一个包含源头控制、传播途径阻断和个体防护三位一体的完整体系。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全面的攻略。
第一道防线,也是最关键的一步:工程控制(治理源头)
在考虑个人防护之前,首先应想办法消除或减少粉尘的产生,这是最根本、最有效的措施。
湿式作业:这是被证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。在打磨时采用喷水、淋水等方式,使粉尘湿润后重量增加,无法飘散到空气中。例如,在石材加工中广泛采用湿法切割和打磨。
局部排风除尘系统(重中之重):
什么是局部排风? 即在粉尘产生点附近安装集气罩(如吸气臂),在粉尘还未扩散到工人呼吸区之前,就直接将其“吸走”。
关键设备:该系统通常由集气罩、通风管道、高效除尘器(如滤筒除尘器)和风机组成。
优势:能从源头捕获90%以上的粉尘,极大降低工作环境的整体粉尘浓度,保护效果远胜于单纯依靠口罩。
管理者须知:投资一套合格的局部排风系统,是履行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的核心,从长远看,能显著降低企业用工风险和员工健康成本。
第二道防线:管理措施(阻断传播)
即使有了工程控制,严格的管理也必不可少。
定期监测:委托有资质的机构对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进行检测,确保其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标准。
清晰标识与隔离:将打磨区域设置为重点防护区,与其他工位隔离,并设置明确的警示标识。
培训与教育:必须对员工进行持续性的培训,内容包括:
粉尘导致的职业病种类及其严重性。
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除尘设备。
如何正确选择、佩戴、检查和更换个人防护装备(尤其是呼吸器)。
清洁制度:严禁使用压缩空气吹扫粉尘,这会造成二次扬尘。应使用工业吸尘器或湿式清扫方法。
第三道防线:个人防护装备(PPE)- 最后的屏障
当工程和管理措施无法将粉尘浓度降至安全水平,或作为额外保护时,个人防护装备是保护工人的最后一道防线。请注意:PPE不能替代工程控制,而是与其协同使用。
1. 呼吸防护——不仅仅是“口罩”
这是最关键的个人防护装备,选择错误等于无效防护。
误区:普通纱布口罩、时尚布口罩对于打磨粉尘几乎没有任何防护效果,它们无法过滤微米级的粉尘颗粒。
正确选择:
随弃式防颗粒物口罩(如N95、KN95):适用于粉尘浓度不高、毒性较低的场景。必须选择有“LA”(劳安)标志的认证产品。佩戴时必须确保口罩与面部紧密贴合,鼻夹要压紧。
半面罩/全面罩配可更换滤棉:这是更推荐的选择。硅胶面罩密封性更好,舒适度更高,且滤棉可根据粉尘性质(如防尘、防有机蒸汽等)更换,经济性更佳。全面罩还能同时保护眼睛和面部。
动力送风呼吸器(PAPR):通过电池驱动的风机将过滤后的洁净空气送入面罩内,形成正压,密封性要求低,佩戴更舒适,适合长时间作业或粉尘浓度极高的环境。
如何选择呼吸器?关键看两点:
危害物的危害程度(粉尘毒性)
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
建议在职业卫生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选择。
2. 眼部防护
打磨时飞溅的颗粒可能伤害眼睛。
防尘眼镜:应选择侧翼有防护的密封式安全眼镜,防止粉尘从侧面进入。
防护面罩:在进行可能产生大颗粒飞溅的作业时,应佩戴防护面罩,提供更全面的面部保护。
3. 手部防护
防割、耐磨的手套,保护双手免受锋利工件和振动的影响。
4. 听力防护
打磨作业通常伴随高噪音,长期接触会导致听力损伤。应根据噪音水平选择合适的防噪音耳塞或耳罩。
5. 躯体防护
防静电、耐磨的工作服,防止粉尘积聚在普通衣物上,并在下班后及时更换和清洗。
核心提醒:佩戴的关键在于“密合”与“习惯”
再好的防护装备,如果佩戴不正确,也形同虚设。
密合度检查:每次佩戴呼吸器后,必须进行“正压/负压密合度检查”。(简单方法:戴上口罩后,用手掌盖住滤棉吸气,感觉口罩明显塌陷且无漏风,即为基本密合)。
杜绝坏习惯:严禁在作业区内取下口罩喝水、吸烟、擦汗,这会使之前的所有防护前功尽弃。
及时更换:当感觉呼吸阻力明显增大,或根据使用时间及时更换滤棉/滤盒。随弃式口罩不应重复使用。
面对打磨粉尘,我们绝不能抱有侥幸心理。职业病的发生是长期累积、悄无声息的,真正的防护,是一场从“治本”的工程控制到“治标”的个人防护的全面行动。